思政教师看两会
受新冠疫情影响推迟的2020年全国两会分别于5月21日、5月22日在京召开,非常时期,这件国之大事注定会聚焦更多目光,也必将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和更多期待。会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开成一个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来自全国各个民族、各条战线、各个阶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就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夺取统筹战“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如何实现现有目标下的脱贫攻坚的既定任务,如何在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下,更好的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何解决好香港问题和坚决捍卫国家安全等重大议题,共商国是、建言献策。
我院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密切关注着两会的进程,并结合自身所授课程,从不同视角解读了两会传达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信号:
基础教学党支部书记邵菊欣老师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角度,解读了两会中传达出来的辩证法思想:
一是深刻理解习总书记关于“困难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在两会之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罕见地作出两个“前所未有”的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习总书记在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说,“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总书记进而阐述,“‘难’是哲学意义上任何领域都面临的、前进道路上永恒的问题。只有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不断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才能走上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新道路”。面对困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知难而退,一种是知难而进。我们当然要选择后者。因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知难而进,不断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和目标。
二是深入认识习总书记关于统筹“危”和“机”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了“危”与“机”的辩证法。要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统筹“危”和“机”。他说:“这次疫情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前我们面临控制“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等问题。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场危机。原因是只看到“危”的一面,没有看到“机”的一面。如果这样认识当前形势,我们的工作就会陷入被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危”与“机”的辩证法思想。使我们在工作中即要看到当前形势“危险”一面,更要看到存在“机遇”的一面。这样我们在工作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主要担任“形式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杨森老师,则从国内外形势与国际关系的视角解读了两会的精神:
一是中国对控制“新冠疫情”的全面认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中央指导组加强指导督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各方面全力支持,开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劳苦,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坚韧不拔,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捐款捐物。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纵观世界各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欧美国家从疫情的传播的速度、感染的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是名列前茅的。特别是美国在感染的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是世界第一的。欧美国家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无论是科学技术条件,还是卫生医疗条件都是世界最好的。但是他们抗击“新冠疫情”的效果确是最差的。中国能在比较短的时间控制住“疫情”。原因就是我们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优势。特别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们要从抗击“新冠疫情”的对比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二是正确认识“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李克强在答记者时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确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中美关系很重要,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应对传统或非传统挑战方面都有很多可以而且应当合作的地方,在经贸、科技、人文方面也有广泛的交流,可以说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世界,所以一些问题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担忧”。“关于所谓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美两国经济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双方都从中获益”。“中美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存在矛盾分歧不可避免,问题在于怎样对待。中美关系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一方面合作前行,一方面磕磕绊绊,的确很复杂,这需要用智慧去扩大共同利益,管控矛盾分歧。总之,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寻求合作共赢。这于己于人于世界都有利”。当前中美关系矛盾重重,中美关系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李克强总理全面阐述了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的中国原则和立场。为我们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
秦娟老师则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角度,关注到了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的提案,杨院长在提案中建议“在疫情期间,利用学生停课不停学之机,在全国范围为学生上一堂电视公开课,进行一场爱国主义、民族和国家危难教育。”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作为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除了课程本身的讲解突出弘扬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大时事政治的讲解。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我们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所以关注当下很重要。第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文化,具有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等鲜明特色。思政课爱国主义的教育应加大发挥烟台本地红色文化教育价值,依托胶东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构建新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只有大力传承自己的红色文化,才能够有效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增强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第三,不断丰富和增加现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网络媒体提供了很多方便可行的方式,学生选择多种媒体学习,以可视、可听的形式使得课本文字内容活跃起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真切的感觉,有效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引发共鸣。这样把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思政课教学渠道。
主要负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李正梅老师,关注到了两会中习总书记强调的“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群众史观,心系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句句真挚话语中,都流露着习近平总书记深沉的为民情怀。细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议政决事、工作部署、发展目标等都彰显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2019年3月的欧洲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院众议长菲科突然之问: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这一问题时,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众所周知,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可以说,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最为核心的执政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的老师们观看两会后,纷纷表示作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做到紧密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将两会精神融入到教学工作去,用好中国抗疫这本深刻、鲜活、生动的思政课教科书,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宗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在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更多贡献。
基础教学部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
2020.6.1